欢迎您访问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奋斗百年路央企新征程】赤水河畔薪火传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24日           点击量:57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风华正茂,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电力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南方电网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推进工作,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作为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公司作为现代国企、能源央企的服务属性和人民情怀。

      即日起,南网报推出“奋斗百年路央企新征程”系列报道,重温建党百年历史伟业,展现我国电力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瞩目成就。

      在贵州省遵义赤水市大同镇狭长石板街道旁,有一座川南民居特色的木质串架结构建筑,距今已有百年历史。1929年12月,这里诞生了贵州省第一个党的地方组织——中共赤(水)合(江)特别支部。从此,赤水的革命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初在贵州考察调研期间强调,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全党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什么是长征精神?什么是“四渡赤水”精神?带着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和革命精神的追寻,春节前夕,贵州电网公司遵义赤水供电局大同供电所党支部和复兴供电所党支部,来到中共赤合特别支部旧址,联合开展“传承四渡赤水精神”主题党日,16名党员代表重温入党誓词。

      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在红色圣地回望,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1935年1月至3月,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把“围剿”的国民党军远远甩在身后。“一渡,摆脱被动;二渡,遵义大捷;三渡,引敌西进;四渡,跳出重围。”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的长征精神,就像代代传递的接力棒。硝烟早已散尽,但长征精神却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启示着一代又一代人。

      从“新中国成立前不懂什么是电,点油灯、火把照明”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焕发光彩”,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到率先成为“全国首批、贵州省首个脱贫县市”……革命岁月点燃的长征精神在赤水河畔接续不断,百年巨变的每一步靠的是每一双实干的手。丹青赤水,一方水土养活了一方人,勾勒出一幅“山上栽竹、石上种药”的山地特色农业产业画卷,俨然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把“两山论”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过去,赤水的电力基本由香溪口水库下游的两河口、陈家湾和凤溪三个水电站供应。2000年电网联网后,为保护生态资源,小水电站逐步结束了发电的使命。


    ● 峥嵘岁月

      在贵州省遵义赤水市大同镇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有一座川南民居特色的木质串架结构建筑,距今已有百年历史。1929年12月,这里诞生了贵州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水)合(江)特别支部,开创了川黔边区党组织交叉发展、党的活动在川黔两省同步开展的先河。从此,赤水的革命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今年2月3—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期间强调,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全党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什么是长征精神?什么是“四渡赤水”精神?春节前夕,贵州电网公司遵义赤水供电局大同供电所党支部和复兴供电所党支部,来到中共赤合特别支部旧址,联合开展“传承四渡赤水精神”主题党日,缅怀革命先辈,追寻革命精神。

    A 学党史

      人人都是宣讲员

      踩着“吱呀”作响的木质楼梯来到老宅二楼,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马克思和列宁画像,时空被拉回一个世纪前。当年,贵州一批批共产党员在这里宣誓入党;近一个世纪后,赤水供电局的16名党员代表在此重温入党誓词,并开启一场“党员上讲堂”的红色文化之旅。

      “1935年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分别从浑溪口、蔡家沱、元厚等渡口西渡赤水河,四渡赤水序幕就此拉开。”赤水供电局局长、老党员罗春讲述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敬意。“一渡,摆脱被动;二渡,遵义大捷;三渡,引敌西进;四渡,跳出重围。”红军四次飞渡赤水河,每追忆一次,就有一次新的现实启示。

      有人说,3万多红军面对40多万敌人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是自强不息;有人说,每一仗都是敌人欲置红军于死地的恶仗,是百折不挠;有人说,每一次攻关夺隘,以弱胜强,都是在团结中浴血奋战,是团结奋进……在讲堂上,每位党员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毛泽东在一次会见外宾时曾这样评价:“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像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一切疑虑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刘伯承曾这样回忆。

      赤水供电局党建部主任古利说,从遵义会议到四渡赤水,所表现出的精神空间是立体的。他引用贵阳学院副校长汪建初的研究称,仅仅用“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等词汇来总结,虽然是客观的,但却是平面的。立体地看,是政治成熟保证了军事成功,军事成功印证了政治成熟,这一因果关系使得遵义会议与四渡赤水必然同时出现。从军事成功到信念坚定,存在一条展现我党政治成熟的基因链,而这条基因链符合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征,对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有无穷的启示。

      只有理解了这条基因链,才是更好地理解我们从哪里走来,我们如何走来。为了追忆与继承,赤水供电局复兴供电所决定绘制长征路上的班组文化“路线图”。他们的做法是,以“学到心里去、胸膛亮起来、历史讲出来”为目标,在中共赤合特支旧址、耿彪将军纪念馆、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等地,开展“党员上讲堂”“微党课沙龙分享”等红色课堂,在供电范围内的4个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设立“电力党员流动服务站”,由供电所里的党员担任“红色义务宣讲员”,向每一位到访赤水的外地人讲解赤水河畔的红色历史。

      古利说,赤水河畔的共产党员应该比别人更熟悉赤水河畔的这段历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党史、知来去,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唯有走好第一步才能更好的明初心、践使命。

     B 知来去

      人人都是见证者

      走在赤水市丙安古镇的老街上,每一扇房门都挂着一块牌匾“红军战士驻地”。3个老人坐在门口,喝着盖碗茶,摆着龙门阵。80多岁的刘锡成老人向记者说,“红军是干人(穷人)的队伍,帮助干人得解放。”

      丙安历来为川南入黔的古道上重要场镇,是商贾云集的重要场所,客栈、饭馆、茶馆比比皆是,好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然而,在烽火岁月,这里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1935年1月25日至29日这段时间里,红一军团在赤水境内转战元厚、旺隆、复兴等乡镇,发生了黄陂洞战斗、复兴场战斗、风溪口搭浮桥渡赤水河等革命历史事件。休整期间,红一军团军团部进驻古镇丙安,就住在老百姓家里。

      刘锡成回忆,“新中国成立前,赤水都是土路,去城里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还必须坐渡船。住的都是木房、土坯房,喝雨水,不懂什么是电,点火把照明。”

      据了解,1950—1957年间,贵州农村用电才刚起步。“二五”以后,贵州省利用各县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大力发展小型、微型水电站来解决农村用电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全省农村通电乡只占41%,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仍处于煤油灯、火把为伍,与黑夜相伴的状态。

      赤水供电局城区供电所党支部书记林宏记得,自1991年参加工作的时候,赤水仍然靠小水电站发电支撑,老百姓称以前的电都是“涨水电灯”。电杆大部分都是木头的,电线细,都是裸导破轱线,一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停电。即便不停电,家中的电灯都是忽明忽暗。

      为了摆脱贫困,赤水人民发扬长征精神,修水渠、建水库、筑公路、建学校……电力事业也开启了一轮大踏步的发展。

      2000年,赤水修建了第一座变电站。2015年后,赤水供电局接管了5个小水电自供区,通过电网改造,实现自供区同网同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为贵州农村用电的飞跃带来了新机遇。截至2020年,赤水供电局累计投资近6.19亿元,着力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用电问题。2020年,赤水电网供电量突破6.537亿千瓦时,年度增长率达到9.87%。

      刘锡成老人说,“现在古镇上水清、电足、路修得四通八达,游客多,但住的人已经不多了,年轻娃儿都搬到市区住楼房。好多老房子转让给北方来的人,他们又开起了红军客栈”。在更多赤水人眼里,城乡物理距离在缩小,生活水平差别在缩小,而这城乡往来背后体现着大家对幸福的不同定义与选择的自由。

     C 践初心

      人人都是实干家

      赤水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却更是全国首批、贵州省首个脱贫县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百年巨变的每一步靠的是每一双实干的手。

      红色圣地,丹青赤水,人人只知其最红,却不知其更绿。拂晓,迷蒙的浓雾笼罩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竹林,山、水、村庄还沉在朦胧的雾霭中,砍竹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曾经在脱贫一线战斗的古利说,“有的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就得搬迁。但赤水养人,茂林深篁到处都是宝,只要勤快就能过上好日子。砍竹人住在山上,我们就给山里修路、通电,把宝贝从山里运出来变为金子。”

      去年10月,复兴供电所供电就专门架设了14基电杆、1.3公里线路把电通到了两河口镇一危改户家门口。复兴供电所副所长易松说,我们在主题党日上,会结合形势讨论热点,其中,就对“应不应该对深山里独门独户的种植户架设线路”展开过激烈的辩论,结论是,“应该!国家为什么要搞村村通、户户通,为什么要在乡村建大仓储、大物流,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在家门口把宝贝卖出去。”

      赤水是全国最大的竹乡,竹林面积132.8万亩。2008年黔北年产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在赤水投产以后,催生了纸制品企业、竹笋加工、竹建材、竹炭等企业快速发展,2020年竹产业总产值达62亿元,农民直接收益5.7亿元。

      “不仅给大型加工业、大型冷库供好电,大山里的群众需要用电,哪怕只有一户,都要通电。”这就是赤水供电人的初心使命。

      竹子是宝也是困扰,生长周期快,一起风就压到电线,巡线砍青工作异常艰难。大同供电所党支部书记杨晓东说,我们必须多站在村民立场想问题。“一方面,要在砍青前沟通到户到人,让农户就地及时利用竹材;另一方面,把电力廊道和森林防火廊道结合起来,结合当地环境改种具有防火作用的作物,或者低矮的经济作物。”

      “比如是否在竹林的石头上栽种金钗石斛?”这是杨晓东提出的一个摸索方向。

      赤水市大规模种植金钗石斛,已经有20多年。这种被赤水河畔森林、竹林和丹霞石滋养的花美若紫兰,还具有不菲的经济价值。经过多年发展,种植规模全国最大,已达9万多亩,带动1.27万户4万余人就业。

      从脱贫到小康,故事在各个乡镇流传。在复兴镇凯旋村,大学毕业的王岚回到赤水,进供销社做三农服务,凭着互联网思维和年轻大胆的开拓精神,35岁的她已是赤水金钗石斛生态园的合伙法人。在旺隆镇红花村,副主任、妇联主席袁图会带动周边100多名妇女发展石斛产业,免费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在赤水供电局结对帮扶的长期镇五七村,原本是贫困户的村民杨光荣家,已种植30余亩金钗石斛,一年卖石斛花的收入就能达到10万元左右。

      为支持产业发展,赤水供电局党委积极协调资金改造电力线路,为五七村架设了一条8公里的10千伏线路,新增配变9台。有了可靠电力支撑,全自动化的用电照明设备和灌溉设备得以正常使用,五七村现已建设17个现代化育苗大棚,年产石斛苗达30万株销售。目前,五七村生态种植的金钗石斛已有5000多亩,好一幅“山上栽竹、石上种药”的山地特色农业产业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家没想到,依托树林、石头种金钗石斛和竹子,赤水河赤水市境内段含泥量较10年前减少近70%,年排入长江的泥沙少了400万吨。赤水俨然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把“两山”理论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的长征精神,就像代代传递的接力棒。赤水供电局党委书记黄涛说,在全力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娄山关”需要征服,硝烟早已散尽,但长征精神却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启示着一代又一代人。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代进 通讯员 李剑

      数读

      变电站:

      2000年,赤水供电局有变电站2座,总容量69.15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座(2×31.5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1座(3.15兆伏安、3兆伏安);

      2020年,赤水供电局变电站共计14座,总容量748兆伏安,220千伏变电站1座(2×18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4座(300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9座(88兆伏安)。

      10千伏电力线路:

      2010年,赤水供电局10千伏电力线路45条,共963.01千米;

      2020年,10千伏电力线路增长到82条,1728.32千米;

      2020年1月该局成立无人机巡视班,现有全职飞手3人,主要对供电范围内高故障线路开展特巡特维。

      售电量:

      2007年售电量33901.59万千瓦时,同比上年度上升25.2%;

      2016年售电量52128.146万千瓦时,同比上年度上升22.47%;

      2020年售电量65357.561万千瓦时,同比上年度上升9.87%。

      综合电压合格率:

      2010年综合电压合格率78.131%;

      2015年综合电压合格率98.438%;

      2020年综合电压合格率99.055%。

      ● 党史链接

      四渡赤水出奇兵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绵延于川滇黔边界,在四川西南汇入长江。

      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这条河,把“围剿”的国民党军远远甩在身后。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围剿”红军。中央红军计划由赤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月28日,红军在土城东北3公里的青杠坡与尾追的川军发生激战。敌人后续部队增援上来,形势对红军越来越不利。

      战斗进行中,中央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原定计划,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29日凌晨,红军开始撤离土城,并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上下渡口等处,利用从群众征集来的架桥物资和船只,一渡赤水河,以新的进攻姿态出现在川南。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5636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01

电话:010- 63415529 63414314

传真:010-63415529

邮编:100761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