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壮心兴水 重器强国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4日           点击量:841

           巍巍大坝,横江而起,奏响激越奋进的凯歌。

      汩汩清水,纵贯南北,见证泽被千秋的创举。

      泱泱大国的治水史,气吞山河。伴随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脚步,关系国计民生的水利工程体系从无到有,工程数量从少到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加铿锵有力。

      壮心兴水,重器强国。从三峡到南水北调,从黄河小浪底到西江大藤峡,一座座水库大坝,一条条灌溉渠道,一个个水源工程,构筑起纵横交错的现代化水网,保障着中华儿女的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书写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治水华章。

      思想引领方向

      “建设新中国的奠基工程中,水利占重要位置,治国先治水。”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追溯南水北调历史时,这样感慨。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和进步,均与治水息息相关。然而在1949年之前,偌大的国土上水利工程设施寥寥无几,几乎所有江河都缺乏控制性工程。水旱频仍,曾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治水兴水摆在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国家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兴修水利、防治水害,掀起了大规模建设水利工程的高潮。

      从1950年年末至1960年年初,国家集中有限财力投入攸关国计民生的水利项目,开展了对淮河、海河、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恢复、改造和扩建原有灌区,建设大量新灌区,兴建大量水电站和供水工程,在水土流失区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从治淮到治黄,从长江荆江分洪工程到海河治理工程,从官厅水库到三门峡水利枢纽,一大批重要水利设施在这一时期兴建,掀起了新中国水利建设第一个高潮。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揭开了水利工程建设大步向前的序幕。大江大河治理明显加快,特别是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水后,中央作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决定,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2011年,中央1号文件锁定水利,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持续加大水利投入,加强水利建设。随后,长江干堤加固工程、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全面展开,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及尼尔基、百色、紫坪铺、皂市、沙坡头水利枢纽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同时,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和水土保持等水利项目开始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谋划,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作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治水理念不断升华,治水兴水进入新阶段。国家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着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水利基础设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进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期。

      从172项到150项,一项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防洪、水资源配置、供水等各项保障的中坚力量。

      一项项工程的建成投运、效益发挥,是一代代水利建设者在党的领导下接续奋斗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见证,更是全社会团结治水、合力兴水的集中体现。

      重器见证担当

      “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三峡工程时说,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

      2020年汛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迎战建库以来最大洪峰。作为长江防洪体系的关键一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三峡工程5次迎战编号洪水,累计拦洪293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从毛泽东主席的一个宏伟设想,到“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初步形成,历时近70年。南水北调,这一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工调水工程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打开了全时空供水格局。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

      黄河干流上,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成,大大缓解花园口以下河段的防洪压力,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原来的不足10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同时,基本解除凌汛对黄河下游的威胁。

      “十三五”时期,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了149项,在建规模超过1.2万亿元。在继续加快推进172项工程建设的同时,我国明确2020年至2022年将抓紧谋划一批新的重大水利工程,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包括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节水和供水、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

      …………

      兴国必造重器。重大水利工程是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效益不止于此。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覆盖范围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为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估算,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带动GDP增长约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个。

      东深供水工程向香港供水50多年,为香港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大藤峡一期工程发挥综合效益,显著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长期困扰鄂北地区发展的“旱包子”问题将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一个崭新的时代见证了大批重器的诞生。放眼全国,一个个骨干水利工程和控制性枢纽守卫着大江大河大湖,守护着人民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起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劲动力。

      兴水造福民生

      “现在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王向华的家在江西省永丰县返步桥水库大坝下游1000余米的返步桥村。说起水库除险加固前的日子,他仍心有余悸:“以前一到汛期我们就提心吊胆,寝食难安!”现在,返步桥水库经过除险加固,运行安全有了保障,王向华和村民们终于吃下了“定心丸”。

      我国病险水库数量多,始终是悬在头上的“一盆水”,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投资510亿元,用3年时间对全国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集中进行除险加固;2012年以来,又先后实施了全国重点小(2)型、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从大江大河治理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与改造、中小河流治理、蓄滞洪区建设……瞄准薄弱环节,满足民生期盼,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都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翻开百年治水史,以民心、民意为根基,依靠人民群众而建立起来的水利工程体系,已开始反哺和造福人民,成为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江河防洪、农田灌溉、城乡供水等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跃居世界前列。全国各类水库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00多座增加到近10万座,总库容从20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9000多亿立方米,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30多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多,大江大河干流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

      时间流转,沧桑巨变。一座座大坝拔地而起,一道道堤防加高培厚,一条条输水隧洞穿山越岭,一座座水库蓄水发电……江河安澜,水脉畅通,山川秀美,水利工程的建设给亿万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万里安澜,千里伏波,漂亮答卷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百年大党的为民情怀。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要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历史的长河,流淌着中国共产党人憧憬的梦想,更镌刻着他们执着的追求。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再到新的谋划、新的梦圆——水利工程建设历程,闪耀着党的思想光辉,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闯关夺隘,山水迢迢,未来更需不懈奋斗。随着国家水网建设的全面铺开,共和国的水利建设者将在党的领导下续写水利建设恢弘篇章,加速奔向治水惠民、泽被后世的新征途!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5636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01

电话:010- 63415529 63414314

传真:010-63415529

邮编:100761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