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中国广袤大地上的新水脉工程,将长江水系的水源源不断输入淮河、黄河和海河流域,滋养着沿线40多个大中城市、300多个市县区和乡村,特别是在保障京津冀等华北地区大中城市饮水安全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2亿人因南水而受益,许多受水区居民告别苦咸水。
据资料显示,由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受水区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依赖越来越大。2000—2018年,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生活用水量和用水比例明显提高,已成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生命线。
饮用水安全保障成效初显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六年多来,随着工程受益范围不断扩大,受益人口不断增多,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调水沿线供水结构发生了改变。
保安全供水首先必须确保工程安全。中线工程利用大流量输水、冰期和汛期运行等工作,积累了大流量输水调度数据和运行经验;全面推进“两个所有”、实施“双精维护”,让工程管理求精、求细,提升维护工程质量,打造精品工程,确保工程安全。东线工程克服管理体制未理顺带来的不利因素,统筹推进工程安全监管工作,制定安全管理制度,项目法人加强工程管理,工程总体运行安全平稳。
保供水安全必须确保调度安全。中线工程为了提升输水能力,针对不同的工况和运行条件,优化运行调度方案,工程运行风险进一步降低,工程安全更加稳固。东线工程优化调水管理,以设施设备的先进完好、管理举措的标准规范和信息化调度技术充分应用,不断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保供水安全必须确保水质安全。中线工程通过增强水质监测、装备及应急处置能力,使水质在输水过程持续稳定达标。东线工程加强风险防控,制定应急预案,项目法人联合开展水质风险排查,开展应急演练,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不断提高水质监测水平,使工程水质整体处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南水北调工程效益的持续发挥,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受水区的供水格局,成为受水区的重要水源,同时显著改善了城市饮用水水质。工程成为了群众饮水安全的生命线,发挥了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作用。
供水安全为饮水生命线提供保障
“中线工程承担京津冀豫四省市供水重任,做好运行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要全面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旭光在部署中线工程冰期输水工作时说。
安全,是开展运行管理工作的核心,是长期稳定输水的工作主线,也是运行管理工作必守的底线。
保证工程安全,要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南水北调工程线长点多,各类维护队伍、人员多,管理行为复杂,必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安全,强化安全意识。工程途经的城市村庄众多,外来危化品及污染源入渠的问题也威胁调水安全,要坚持对渠道周围居民群众做好安全警示教育,增强沿线群众的安全意识。
要强监管,补短板,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狠抓“两个所有”,深化实施“双精维护”,持续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项目法人主体责任,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工程建设安全有序开展。做好日常工程运行调度,紧盯冰期和汛期,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消除威胁供水安全的风险隐患。完善冰期输水预案,做好冰期、汛期应急队伍的锻炼和管理。建立健全工程防汛管理体系,完善各级协商联动机制,确保工程安全。
加快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增强工程供水能力。加快后续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是南水北调工程提高保障能力的需求。必须全力推进雄安调蓄库、观音寺调蓄水库、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积极谋划中线其他调蓄水库项目,弥补水源保障不足、调蓄能力不够的短板。
采取全方位保障措施,通力协作保水质安全。千里调水,水质是焦点。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障涉及调水区水源地保护、沿线地区的水污染防治,以及水质监测。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有安全保障的南水,需要水源区、管理单位、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方面通力协作,全面保护工程水质。
南水千里奔流滋润华夏大地,造福亿万人民。这条奔涌流淌的生命线,将持续输送甘甜的生命源泉,生生不息。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5636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01
电话:010- 63415529 63414314
传真:010-63415529
邮编:100761